大學生,作為重點就業人群,因其年齡尚小、社會經驗不足,在求職過程中難免“踩雷”。近期,一份圍繞“學生求職安全”、“學生與企業招聘方的信任度”及“求職信息不對稱”等話題的調查報告——《2021大學生求職安全與信任度調研報告》,為我們展現了大學生群體求職時遇到的難題。
6成大學生求職遇“坑”
關鍵點:提升職業發展能力是關鍵
數據顯示,有超過60%的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過“坑”。其中最常見的情況是“實際待遇與約定不符”(比例超過50%),其次是“職位權責與約定不符”和“以各種名目騙取費用”,分別占有45%和38%。面對“被坑”,有64%的人表示“想要進行維權”。
那么,對于涉世未深的學生來說,如何有效地規避求職風險呢?調研結果顯示,“提前對公司和職位做詳細調查”和“積累職場人脈”是大多數人眼中不錯的方法。
其實,提升社會化能力和求職安全意識,已經成為學生邁入職場前的一項必修課了。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線上渠道的云招聘,更需要求職者具備甄別信息的能力和深入職場的視野。
在8月份,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就在發布會上提到了如下幾點:通過職業指導提升求職能力,增加職業規劃、職業體驗、求職方法指導,增強青年的職場適應力;通過職業培訓,提升專業技能,拓展專項能力培訓、新職業培訓、以工代訓,增強青年就業的成長力;通過就業見習增加實踐經驗,提供更多管理類、技術類崗位的見習機會,增強青年的崗位勝任力。
由此可見,提升職場化能力是規避求職風險的關鍵。
哪些因素讓求職者與企業更值得信任
關鍵點:建立雙方信任,取得共贏
求職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只有雙方互相建立了信任,彼此欣賞,才能達成合作共贏。
調研顯示,知名度和雇主品牌聲譽高的企業最受求職者信賴,其次是“校招面試流程和職位描述是否清晰”,這些因素的影響都遠遠高于“企業是否能提供優厚的工資待遇”。
而在競爭激烈的求職中,為了讓企業更加信賴自己,有59%的受訪者選擇積累豐富的職場信息和職場洞察,僅有20%的人選擇“一份漂亮的簡歷”。同時,“有豐富的實習經歷”和“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也得到了學生們的重視。
八維的就業服務是怎么做的
關鍵點:打破信息不對稱
在這份調查中,受訪者表示最希望獲得的信息是關于實際工作情況的信息,77%的人希望在求職過程中能更多了解“在職人員的工作體驗”,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更看重實際工作與自身的匹配度,有了“過來人”的經驗,能夠更加了解一個企業、一個崗位,從而也對自己有更準確的定位。
而八維,無論在專業技術的培養上,還是職業素養的培訓上,都做到了這一點。
在八維任教的都是“雙師型”教師,他們具有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也就是說他們不僅能夠教授實戰應用的技術,還能分享在工作中的心得總結,傳授更多的職場心法。因為這些講師、項目經理大多來自名企,上了他們的課,也就積累了寶貴的人脈,在就業時,就可以得到老師的推薦介紹。
除此之外,八維還有更多的就業服務:專門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教授職場知識與禮儀、簡歷制作與美化、面試技巧等課程;定期舉辦校園招聘會、企業宣講會,邀請企業到學校面試招人,提供安全、便捷的就業綠色通道;八維從推薦就業、全程跟蹤指導,再到學生入職轉正后一年內無償服務,全心全意為學生的就業保駕護航,保證學生就業不踩雷、不掉坑。
如今,缺少必要的職業素養培訓,已經成為眾多年輕人就業時的問題。
八維在教學中,打破了求職信息不對稱的壁壘,讓學生在學校就感受了企業工作氛圍、了解了崗位工作要求、掌握了職場發展技能,從而在就業時具備一雙“火眼金睛”,挑選到優質的公司。
同時,八維也為學生提供多樣豐富的就業選擇與渠道,從崗位的供給側消除學生就業的顧慮與擔心。
八維,讓學生的就業更安全更放心,更高薪更滿意!
上一篇:在人生的道路上,選對平臺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