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學歷不高,別搞大數據;如果數學不好,別搞大數據;如果想搞大數據,至少有個研究生學歷……這些話可能會勸退很多想入行大數據專業的同學,那么大數據工程師專業實際真相如何?還是讓數據來說話。
其實,就大數據專業技術崗位整體分為兩個方向,一類是分析和算法,另一類是研發方向。之前有篇文章講過大數據分析師這個崗位,就屬于第一類的,其實第二類同樣有著很多職位可供選擇,比如大數據運維、大數據開發、大數據架構等,月薪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發展方向也不同。
大數據分析和大數據研發有什么不同?
我們都知道,大數據就是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的存儲和運算。
比如我們平時開車出門、在購物網站下單或者訂一次外賣……大數據都會記錄下我們日常的行為信息,這其中不止有文本和數字,還有圖片、音頻、視頻等等都屬于數據。
隨著時間的推移,數據量的積累越來越大,這時就需要用數千臺甚至數萬臺機器集群去分量存儲和運算,同時也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將之進行分析和處理。
簡而言之,大數據研發方向更側重于處理數據,而數據分析和算法崗位更側重于對業務數據進行分析。每個方向都有不同的崗位標準、技術需求和薪資待遇。
大數據人才為什么這么火?
根據十四五規劃,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為達到目標,我國大數據技術必須將數據存儲、計算、傳輸等領域提升至國際先進水平。
尤其是進入數字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全方位、深層次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將驅動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據數據顯示2018-2023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呈現逐年增長趨勢,2020年底,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6388億元;預計2023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10099.3億元。
人才缺口大、行業分布不均
工信部一篇文章稱,經歷疫情之后,無論是政府處理疫情管控,還是企業的辦公、個人的衣食住行等,都離不開數據,大數據人才缺口正持續增大,預計到2025年,大數據核心人才缺口將高達230萬人。
有關專家介紹,除了數量上的缺口外,其實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金融、體育、在線教育、交通、物流、電商等行業都需要大數據人才,當下大家為了跟隨潮流和趨勢,很多人傾向于選擇互聯網、金融等行業,而制造業、教育等行業同樣急需大數據人才的加入。
大數據工程師的就業前景廣闊
據資料顯示,我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以及與大數據應用較廣的智能工程等專業在2018年才被教育部批準在部分高校開設。從2019年至今,又陸續增加了數據計算與應用以及各種智能應用工程類專業,尤其是智能工程類(比如醫藥、基建等)都是大數據人才的深度應用領域,也是新興行業。
八維教育的大數據專業也是建立在26年來對行業的分析總結基礎上,通過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挖掘行業痛點和學生需求所設立的,并且每年都會根據市場熱門項目進行更新,很多八維大數據專業學生一畢業便成了企業搶手的香餑餑。
在大數據領域,技術就是通行證和敲門磚。八維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崗位要求為標準,以優質就業為目標”的原則,對標國內一線大廠和大型國企的熱點項目建立實訓項目庫,通過實訓一、實訓二和實訓三逐步打造學生的硬實力,充分掌握企業的技術需求,因此很多學生擁有豐富的崗位能力和從業經驗,入職可迅速適應工作節奏并把握項目要點,幫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薪資也遠遠高于那些初入職場的新手。
多年來,八維大數據專業人才已遍布多個行業。他們有的在IT行業、行政事業單位,也有的從事金融、電子商務等領域……。看著學子們紛紛就業,并有好的發展,八維也更加堅定了大數據工程師專業人才培養的信心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