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少人將目光轉向IT行業,而軟件測試行業更是憑借其人才缺口大、薪資待遇好、發展方向廣、無性別歧視、學習門檻低、技術上手快等優勢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甚至吸引了很多零基礎的人員通過軟件測試課程培訓入行,今天八維職業學校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軟件測試工程師測試時常見問題,希望有助于大家學習。
1、糾正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
測試和測試開發是兩個崗位?No,不是的。測試開發是屬于測試的。測試開發只不過是使用類似于開發的技術和能力,來達到測試的目的,本質還是測試。
就如同一個人用人肉掃地,另一個人發明了自動掃地機來掃地,看起來后面這位更高級,但是實際目的還是掃地。
2、測試的本質和行業的誤解
我曾經前一段時間去阿里面試,測試相關問題回答良好,技術原理理解力,業務熟悉度,測試框架的設計思路,都回答良好。最后考了我兩道算法題,回答的不是很好,最終說我技術不太好,offer給的不高。于是我tm就拒了,心中一萬句mmp。
沒想到如此大廠也是對測試誤解如此深,因為他們招測試的標準就是在招研發。
就如同掃地,你掃地機器人做的再牛逼有用嗎?如果你的場景是擦玻璃窗,而壓根不是掃地呢?
測試的本質是,理解業務,產品和需求。傻乎乎地用研發標準招一坨長得像測試,但是實際是研發的人,就無法保障測試到位。測試是非常靠軟實力的,標榜自身技術能力很好,但是半個重要bug都測不出,線上事故一坨,這樣的例子見的太多了。
3、測試的進階形態
測試有兩個進階方向。
一個是理解實現原理。也就是你要明白,當前項目里面,業務需求是如何變為設計,再變為代碼實現的。代碼邏輯層次的耦合,數據庫設計,甚至網絡層如何通信,拓撲架構如何,都需要理解。注意,理解即可,不需要完全掌握。這樣,任何研發行為你都可以明白其意義和風險,你就可以精確設計測試用例,不浪費自己的時間,也不會遺漏高風險場景。
另一個方向就是自動化,也就是在簡化自身的重復勞動。這個雖然非常重要,但實際上現在成熟框架很多。而且測試框架其實不像研發框架,測試框架優先關注的是易懂性,易用性,交流能力,擴展便捷性。
測試人員在選擇框架和使用框架時,要靈活,要貼合業務。比如他可以去思考,是否可以把一個掃地機器人改造為擦窗機器人。
4、問題的正式解答
(1)如果你指的是業務測試外包給阿里做,那這個可以不討論了。測試外包在十年前就有了,逐漸已經不流行了。這是因為維護一兩個專職測試人員,比外包靠譜的多。自己的測試人員理解業務,外包就是瞎測,一旦換人就面臨很大風險。這也說明了,測試的本質是產品。業務和需求。
(2)性能測試和自動化測試是否可以外包?也不可以,但是我們確實可以有平臺或者框架,來集約一下大家的知識和資源。所以最合理的模式是,阿里這樣的大廠提供平臺,或者開源測試框架,而其他公司的專職測試去使用。
(3)測試崗位的人數確實可能會下降,不是因為提問里面的原因。而是因為:測試自動化程度變高,手工測試消失(但測試開發會變多),這是目前一個已經既成的事實;另一個原因是開發的測試意識變強,自測能力提升,運維的質量意識變強,線上測試和質量控制體系的建成,這是目前的一個趨勢。
(4)那么為什么我還說測試人數會變多呢?因為隨著軟件開發行業的體系化,運營化,質量會變的越來越重要。而測試的軟實力,分析業務構建測試思路和用例,溝通作用,流程控制作用,都是更難被機器所替代的。如果說以后機器可以幫忙寫代碼,做項目,那么最后兩個被機器代替的崗位,一個是測試,一個是產品經理。
自媒體就業前景分析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自媒體的蓬勃發展為眾多求職者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以下是對自媒體就業前景的詳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