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從大學校園走進企業的辦公室,當你的身份由一名學生變成員工,進入職場后,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讓時間突然變得異常緊張起來。不少職場新人都會感嘆,進入職場后,之前整塊的學習時間已經沒有,就連碎片化的時間也變得珍貴起來。
其實同期進入職場的員工的職位和收入水平的距離,就是通過利用工作外的碎片化時間實現的。目前,在線學習平臺很多,也有針對碎片化學習,推出了不少精品課程,助力職場人提升自己的能力。
肯定會有人提出學習效果相關的反饋:碎片化學習的效果并不理想,學習內容不夠系統,聽課往往虎頭蛇尾,學了也是狗熊掰棒子,過后就忘。
其實碎片化學習效果不理想,并非是學的內容的原因,而是你沒有有效規劃碎片化學習的原因。今天咱們就說說碎片化學習這點事兒。
首先要對碎片化時間合理規劃---讓學習效益最大化
地鐵途中、午休時間、睡前時刻……大多數人很少系統的梳理自己的碎片化時間都來自哪里。于是,狹義上認為只要將閑置的時間利用起來,就是碎片化學習。
其實,如果沒有很好地將碎片時間歸類,碎片化學習就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進行碎片化學習,先要做到以下兩件事:
① 明確自己的碎片化時間都有哪些?
由于工作性質,每個人的碎片化時間都不一樣。清晰的認識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很有必要。
而且,早高峰、午休和睡前時間……每個人在不同時間段的效率不一樣。我們完全可以將自己認為最穩定的碎片時間挑選出來。
比如,如果你每天下班都會坐1個小時左右的地鐵,而且不用換乘。那這段時間就是每天比較穩定的碎片時間,就可以將這個時段定為穩定學習時間,進而好好規劃這段時間。
② 合理高效的規劃利用碎片化時間
不少人將使用碎片化時間狹義的定義為“這段時間,我只要讀完一篇文章就好”,或者“這段時間,我只要隨便干個有意義的事兒就好”。這就忽視了利用碎片化時間連續學習的作用。 憑借《流浪地球》獲得科幻大獎,一舉成名的作家劉慈欣,曾經干了20年的計算機工程師,而這本書就是他邊工作邊利用業余時間寫成的。
可見,“我要有規劃的完成某件事”的意識也很重要。換句話說,碎片化時間并非完成碎片化內容,所學的內容完全可以是連續的,有計劃的。
八維教育非常注重在校同學的時間管理,幾乎沒有半點被切割的時間碎片,讓同學們得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寶貴時間學習各自專業的技術,達到胸有成的境界,為今后優質就業,好就業、就好業、就業好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