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馬上就要結束了,你和你家娃過得咋樣?旅行,被很多爸媽列為假期的必選項,因為暑假有整整兩個月,旅行時間最好安排。但是,旅行真的適合所有孩子嗎?
以“長見識”的名義
綁架了家庭
經濟水平的提高,對孩子全面發展的渴望,讓兒童旅行變成熱門。從每個周末的公園游,到五一、十一的國內游,再到寒暑假的境外游學、夏令營,旅行費用,成為新式家庭教育開銷的一部分。
在“長見識”的背后暗流涌動的是消費層次的較量:
你帶不帶孩子出去玩?
你帶孩子到哪里去玩?
你們住什么酒店?
孩子的玩伴都去過哪里?
你們買什么禮物回來給老師同學?
這個假期的出行,在孩子的作文里怎么被描述?
放假前后,在媽媽們接孩子放學的聚點,在辦公室有孩子的父母中午吃飯的時候,在跟鄰居家長碰面的寒暄里,聊的都是“放假你們去哪啊”,這一句話背后,體現的不是你的教育觀念,而是你有錢有閑嗎?你玩得起嗎?
不管你是真心想帶孩子出去“長見識”,還是比較心做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的經濟實力如何,你都被卷入這陣風中,不能不去,也不得明辨。
為炫耀而去旅行,不如不要去!
見到了
不等于長了見識
城市化生活帶來了玩伴匱乏、自然接觸匱乏,電子設備和大型游樂場泛濫,為彌補這一缺失,我們選擇帶孩子出行。
可是我們帶孩子去香港、去韓國,去馬爾代夫,去歐美,現在還推出了最適合帶孩子去的10家度假酒店……這些量身定做的高大上旅行,只是把孩子從你家門口商場里的小游樂場,帶到了一個更大的游樂場,從一個城市的海洋公園,帶到另一個城市的動物園、海洋公園……
“見到沒見過的”和“長了見識”不能劃等號,昂貴的投入,帶來的未必是與之相等的見識增長,“孟母三遷”為的是讓孩子在“好環境”中得到熏陶,到現代卻逐步演變成對“物質繁榮”的噓唏感嘆。
在這些更豪華,更現代的環境中,得到的多是享樂與消費,如果我們一味強調旅行,而不去審視什么樣的旅行,最后結果就是,大家拿錢給航空公司和旅游公司做貢獻。
為享樂而去的旅行,不如不要去!
白丁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