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人才培養,離不開職業教育。近幾年,在國家政策扶持下,資金投入支撐下,職業教育大火。面對“新質生產力”的出現,職業教育應該如何進行呢?
有專家指出:新質生產力作為鏈接科技創新與產業革新的新載體,職業教育適配其形成和發展需從三個層面著力。
一是以新發展為號令,聚焦專業升級改造,加快推進服務產業由老至新轉型發展的專業結構布局新質化,主動找準新定位、融入新技術,編制專業與新質生產力適配升級方案,推動學校專業適應新發展、產生新動能。
二是以新產業為追求,推動產教融合發展,立足本地產業發展定位,面向未來培育未來人才,培養新型勞動者。
三是以新技術為手段,破解職教教學水平不均難題,要用數字化的技術和方法來定義培養目標,要用數字化的技術和平臺來推動教育的同質化。
三個層面從專業設置,到新技術融入,產教融合發展再到數字化培養等多方面給出了建議,這與八維教育的特色教育模式不謀而合。
八維教育的創辦者深謀遠慮,以“創新教育,引領未來”為使命,通過特色教學模式為行業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聚焦新發展,專業持續升級改造。八維根據社會所需、企業所需開設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工程等“十五大專業”。先后升級、改造,推出了“國際新媒體”、“鴻蒙相關課程”。
堅持因材施教,剖析崗位要求,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對應不同技能點。主張“教師+工程師”復合教學模式,陸續引入名企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等優秀人才進校教學。
以年為單位進行課程內容升級,比如,當前20.0課程體系,以“All in AI”深化對接行業標準,以“全維”模型深化對接崗位標準,以“四階十月項目”全鏈路深化對接技術標準,實現“人人成才”。
未來,“新質生產力”將覆蓋眾多行業,是大勢所趨。在這過程中,能緊隨時代發展的人必將站在金字塔頂端,八維也將在其中持續發力,不斷適配“新質生產力”,與學子一起向新、向質、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