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波萬頃的駱馬湖畔,在群峰疊翠的三臺山下,八維教育宿遷校區這座園林式的校園,風景秀麗,今天給大家打卡一下八維教育宿遷校區的校園景點。
現在映入大家眼簾的景點名為“魚躍龍門”。這個名字來源于一個神話故事。據《辛氏三秦記》記載:“河津一名龍門,每逢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為龍。”也就是說只要鯉魚能越過這個龍門,就能變成龍。
八維教育宿遷校區設立此景是希望同學們能學習傳承其中的精神,遇到困難能迎難而上、遇到困難能愈挫愈勇、遇到困難能奮發圖強。學生們剛來的時候好比在下湖,在接受學校的教育之后,能夠從下湖跳躍到上湖,使人生發生質變,使自己能夠化身成龍,使自己成為學校所倡導培養人才。
每臨畢業之際,當有學生成大才之時,就會有專人到鐘樓敲一下大鐘。鐘聲代表成才之聲,賀喜之聲。如果大家想看魚躍龍門的壯觀景象,可以在春天和下雨前來參觀一下,如果有緣,您會親眼目睹這一奇觀。
案例1:據說八維在入駐八維教育宿遷校區的初期,恰逢下雨前及每年春季,曾有眾多紅色鯉魚和金色鯉魚逆水而上,在湖中形成集體跳躍的奇景,蔚為壯觀。此景就像眾多鯉魚奮力躍龍門一樣。為了紀念這一景觀,學校后來將一塊呈鯉魚形狀的玉投放于湖中。
案例2:八維學子魚躍成龍——曾經有這樣一個男孩子,一個雙腿高位截肢的青少年,畢業于八維軟件工程專業。從小以乞討為生。幸遇八維董事長,資助他上學。在不懈努力和學校辛勤培養下,他不僅在八維順利完成學業,更是成為了國家計算機軟件架構師,并且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擁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曾給董事長發微信說道:在八維學到的東西受益一生,很多恩師我都記得,是尤總和八維這個大家庭改變了我,否則我什么都不會,還身帶殘疾,根本不可能有現在幸福的家庭。這個男孩就是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躍龍門成功的典型人物。所以學子們要想成為龍一樣的人,干一番大事業,就得自律嚴刻,自覺吃苦,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