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高考分數陸續公布。考生也進入選專業、填志愿的環節。近年來,學科專業調整加速,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上新。面對眾多新專業以及海量信息,如何篩選?如何將個人志向與社會需求、國家戰略相結合?我們不妨試著從結果倒推,想選擇“好專業”,可以先了解哪些專業“好就業”!
6月20日,智聯招聘發布《2025年大學生就業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報攻略》,列出了“3年工作經驗人才平均月薪Top50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軟件工程、機器人工程、物聯網工程等專業榜上有名。結合近三年智聯招聘發布的前十名高薪專業,不難發現,一些新興專業,迎時代浪潮以極快速度異軍突起,如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機器人工程等。
還有一些“常青”專業,常年位居高薪榜前十位。如,電子科學與技術兩年持續占據高薪榜首,未來或將熱度不減;信息安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等專業堪稱“金飯碗”。信息工程與信息安全,是彼此關聯但定位不同的兩個專業。如果信息安全是“保鏢”,那么信息工程便是“建筑師”,負責設計、開發、維護信息技術系統,適合對軟件開發、硬件設計更感興趣的人。在這個數字化與全球化加速的時代,選擇有發展的專業不僅是對個人職業前景的投資,更是把握時代機遇的關鍵。
學生在進行專業選擇時,要精準把握國家政策導向,這有助于提前布局高潛力藍海賽道,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智聯招聘2月份發布了《2025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人才熱點快報》顯示,低空經濟、具身智能、智能制造、芯片領域等新興和未來產業的職位招聘增速強勁,無人機工程師、機器人調試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等職業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前不久,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演講中強調:要緊緊抓住新質生產力這一核心,必須重點聚焦中央提出的15個戰略新興和未來產業。
從圖中可以看出,9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位列第一位,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通信等。是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的核心支撐;6大未來產業包括了: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這些產業不僅代表了科技創新的方向,也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應對全球挑戰的重要力量,同時也為考生提供廣闊的就業前景和發展空間。根據《2025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2025年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人社部自2019年至今公布的93個新職業中,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新媒體策劃、編輯、運營人員等新職業成為不少大學生的就業選擇。從最終結果來看,這些職業就業質量高、就業滿意度高、平均月收入高。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本科類畢業生從事的職業中, 工業互聯網工程、大數據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以及新媒體等崗位無論是在月收入、就業滿意度、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等就業質量核心指標上表現搶眼。這些新職業是伴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應運而生的,屬于新型數字技術崗位。據測算,我國數字人才缺口在2500萬至3000萬,而且這個數據還在不斷增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九部門發布的《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提出,用3年左右的時間,扎實開展數字人才育、引、留、用等專項行動,提升數字人才自主創新能力,激發數字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在高職類畢業生從事的職業中,直播類崗位、工業互聯網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新媒體等崗位,平均月收入與就業滿意度指標居于前列,表現亮眼。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新媒體傳播形式的多樣化,尤其是視頻營銷與社交電商的崛起,為新媒體從業人員提供了多樣化的就業機會和職業發展路徑。在智能制造、大數據等技術的融合應用以及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等趨勢影響下,市場對于新型數字技術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各大企業也陸續開啟搶人模式來奪取未來發展的先機。
專業的選擇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艾瑞咨詢《高考社會認知調研報告》顯示,90.33%的往屆生表示如果重新選擇,可能會考慮其他學科方向,其中意向較多的是交叉學科,如AI、大數據等。促使他們產生這種想法的主要原因包括社會發展趨勢的變化以及當初對學科前景了解不夠充分,重新考慮時會更關注就業前景等。
為幫助大家更好的完成志愿填報,八維職業學校特組織“2025高招專業咨詢會”,邀請金牌專業負責人,每晚19:30分做客直播間為學生指路(好視通房間號:4113108 密碼:666666),助力考生破除考后選擇焦慮,充分理解專業前景,贏在起點!
當前,我們正處于科技革命與產業轉型的交匯期,技術的迭代會重塑崗位能力要求,產業的升級會催生新的職業形態,教育的改革也會推動專業的優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想要選到適合自己的專業,就需要大家密切關注行業需求變化,以開放的心態面對新趨勢、新技術,充分了解變化、理性選擇專業,在動態變化中找到與個人特質、時代需求相契合的職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