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技術浪潮奔涌,就業市場的版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構。昨日的熱門技能今天可能過時,曾經的“鐵飯碗”明日或被智能工具取代。焦慮與機遇交織,成為當下職場人的真實寫照。如何在這加速推進的變革中找到坐標,成功突圍?答案在于主動擁抱變化,精準提升自我。
曾有權威機構對2030年前的崗位變化進行了預測,未來崗位將會出現“三增加兩減少”:一增加:技術進步帶來了新工作崗位;二增加:人口結構變化帶來了新職業機會;三增加:一線基礎行業的藍領工人增加。一減少:容易被生成式人工智能替代的基礎崗位減少;二減少:出納員、行政助理、行政經理等傳統辦公室職位減少。其中,由技術進步帶來的新工作崗位增加,是增長空間最大的一類;容易被生成式人工智能替代的基礎崗位也將迎來大幅度減少。
類似這樣的預測是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現狀的,麥肯錫此前一份關于人工智能的報告顯示,預計2030年中國對AI專業人員的需求將增至2022年的6倍。此外,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5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人才熱點快報》報告顯示,低空經濟、具身智能、智能制造、芯片領域等新興和未來產業的職位招聘增速強勁,無人機工程師、機器人調試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等職業的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智聯招聘《2025年機器人產業人才發展報告》顯示,2025年前5個月,國內機器人產業人才供需出現較快增長,其中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6%,求職人數同比增長32%,機器人產業正成為工程師們爭相涌入的新賽道。除此之外,社會中各大企業、單位紛紛響應,開始布局新賽道,招聘新人才!
據外媒披露,Meta CEO 馬克·扎克伯格親自向一位AI研究員發出郵件邀請。這封郵件所附的是一份年薪至少1000萬美元的Offer。
在硅谷,大廠之間的“搶人大戰”向來不是什么新鮮事,AI人才爭奪戰早已打得火熱。比如,近日各大互聯網科技公司相繼發布2026年校招計劃,國內的人才爭奪戰再次開啟!阿里:釋放超7000個Offer,AI類崗位占比超六成。小米:共有16大職類開放投遞,包括軟件研發類、算法類、測試類、運維類、產品類、設計類等。字節跳動:招聘覆蓋研發、產品、運營等八大職類,研發類崗位招聘數量同比增長23%,其中,算法、前端、客戶端增幅最大。美團:常規招聘崗位包括技術、產品等10大類100+種崗位。滴滴:招聘職類包括工程類、數據類、算法類、機器人類、安全技術類崗位。
其實,不只是AI領域,數字行業正蓬勃發展,深刻變革著社會與經濟。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極為旺盛,為求職者帶來諸多機遇。且AI等數字技術與多領域融合,產生了如醫療AI產品經理等復合型崗位,為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拓寬了就業路徑。投身數字技術領域也面臨挑戰:一方面,需要求職者具備扎實的計算機科學知識以及編程等技能;另一方面,技術迭代快,從業者需保持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才能跟上行業發展步伐。
八維職業學校,在IT職業教育領域深耕29年,秉持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崗位要求為標準,以優質就業為目標”的課程體系開發原則,對標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需要。
2025年,八維職業學校推出全新課程體系,集中發力實訓“百大高薪·新熱項目”,建立卓越工程師強訓體系,升級十五大專業方向,培養面向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為了讓學生們學到前沿的技術技能,八維職業學校持續豐富、完善實訓項目庫,將熱點項目、前沿技術、新人才需求融入項目實訓中,幫助學子構建扎實的專業技能與終身成長能力。真實的企業級環境給學生帶來沉浸式的體驗,讓學生從實訓中積累實戰經驗、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企業真實工作流程,最終全面提升職場競爭力。
技術迭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崗位結構重塑勢不可擋,就業變革的本質是對“人”的能力價值的重新定義。傳統產業升級、新興領域擴張、個體追求高質發展,既帶來嚴峻挑戰,也敞開前所未有的機遇之窗。無論是提升現有技能、尋求轉行契機,還是突破職場瓶頸,積極擁抱變革、持續學習、提升技能,借助可靠的教育資源賦能自身,才是實現突圍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