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一批就業數據出爐。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不包含在校生,7月份,全國城鎮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7.8%,較6月份上升了3.3個百分點,創下新高!每年7~9月由于高校畢業生集中進入就業市場,失業率往往會升至年內新高。2024年8月,青年失業率曾達到18.8%的高位。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突破千萬,供給量的持續增加無形中加大了青年的就業壓力。但“失業局”并非無計可施,在這些領域仍然存在大量就業增長點。
2025就業增長點在哪里?有專家進行了解讀:目前,一些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領域,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如技術研發類的算法工程師、數據科學家,技術運維類的工業機器人維護、云計算運維工程師等新興技術崗位需求激增。從人社部近幾年發布的新職業來看,“AI訓導師”崗位需求正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長,生成式AI應用員、用戶增長運營師等相關崗位需求將達上千萬個。華為公司開發的鴻蒙系統,其生態發展需要的開發者人數就達數百萬人。無人機產業、低空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也形成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新興產業和部門具有人才密集和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特點,崗位需求向“數”向“智”向“綠”成為大勢所趨,它將通過重塑職業生態,對從業者專業能力、學習能力、轉崗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出更高要求。新技術和新產業發展是吸納畢業生的重要力量。比如,今年初DeepSeek火爆出圈后,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出現井噴式增長。隨著“AI+”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將創造大量相關就業崗位。據界面新聞統計發現,截至8月8日,已有阿里巴巴、字節跳動、騰訊、美團、京東、小米等多個互聯網大廠啟動2026屆校招,整體的招聘規模較去年有明顯提升,而且與AI相關的研發崗位占比非常高。除了AI領域之外,仍有一些領域顯示出較大活力。人形機器人:最稀缺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算法類,包括具身大模型、強化學習算法、運控算法、規劃算法、感知算法等,硬件、系統、軟件等人才也很稀缺。
麥肯錫《2025技術趨勢展望》指出,Agentic AI(自主智能體)的規模化應用將催生新型協作崗位。如AI流程設計師、多代理系統架構師,目前這類崗位在制造業的滲透率不足5%,但薪資水平較傳統崗位高40%。智能制造:中國人民大學報告預測,到2035年智能制造領域“紫領工人”(技術型管理者)需求將超3100萬人,目前高校相關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率不足30%。直播運營:《網絡主播新職業發展報告》信息顯示:預計到2025年我國直播行業的人才缺口為1941.5萬人。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經濟不斷向前,眾多企業紛紛搶占市場,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撐。企業的發力使得新崗位、新職業不斷涌現,釋放了眾多新機遇。古語言:“人要自立,先學專長。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奔寄芴嵘莻€人實現穩定持續就業增收和職業發展的基礎。
八維職業學校前沿的專業設置,根據時代所需,先后升級了十五大專業方向,包括:游戲專業元宇宙方向、游戲專業鴻蒙方向、云計算專業、人工智能專業計算機視覺方向、人工智能專業自然語言方向、物聯網專業、網絡工程專業、移動通信專業測試方向、網站工程專業、大數據專業、傳媒專業、建筑專業、國際新媒體專業、全棧專業開發方向、全棧專業產品方向。
配合八維職業學校龐大的實訓項目庫,在做中學,在學中用。從代碼的編寫到技術的落地應用,層層深入。學生掌握崗位所需技能的同時,緊跟行業開發趨勢,成為能駕馭技術的前沿工程師,在就業前快人一步,提升面試通過率,掌握優質就業主動權。實訓項目庫,涵蓋眾多熱門領域:從IT科技的前沿開發,到金融業的核心業務,再到關乎民生的農業、醫療等關鍵領域。幫助想要從事不同行業的學子,獲得應有的崗位素養,多元化學習不同領域技能,讓學生在真實的項目中,完成實訓操作,實現技能的升華。
為開闊學生眼界,幫助學生落地技術技能,八維職業學校與世界500強企業深入溝通、交流,為了讓學生們深刻體會當前技術發展趨勢,開展了走進名企研學的活動等。在八維職業學校,學子們不僅能學到前沿技術技能,還有機會與名企大廠零距離接觸,打開視野,提升就業格局。
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摧毀舊崗位,同時創造更多新職業。正如工業革命催生了眾多工人崗位;數字時代新興領域同樣創造了大量新就業崗位,新興行業、制造業、數字經濟等領域就業潛力十足。與其焦慮“失業潮”,不如主動成為“新浪潮”的弄潮兒。畢竟,未來不屬于等待機會的人,而屬于定義機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