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具潛力、最有想象力的行業,無疑就是人工智能。從當下人工智能的發展勢頭來看,更像是引領新科技革命的“火車頭”,從年初的一陣狂熱到目前的更趨理性,而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表示,到2027年,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可見人工智能的風向標,已從追求大模型“可用”逐步轉向場景落地的“好用”。

據脈脈最新發布的《2025年AI人才流動報告》更用數據了解到,在這股熱潮中,人工智能(AI)領域人才市場供需兩旺,新發崗位同比增長超10倍,尤其是算法相關人才持續緊缺,5崗爭2人,人才供不應求!該報告直觀展示了AI人才市場的“火爆程度”:2025年7月,AI相關新發崗位數量同比暴漲超10倍,薪酬也水漲船高。2025年1—7月,AI新發崗位平均月薪達到61475元,較2024年同期的58921元上漲4.33%,薪資優勢持續凸顯。從企業招聘來看,AI新發崗位量TOP20企業呈現“互聯網大廠主導+垂類小巨頭崛起”的鮮明特點。其中,字節跳動以29.83的招聘指數位列榜首,小紅書(18.32)、阿里巴巴(12.25)緊隨其后。與此同時,MiniMax(3.55)、小鵬汽車(2.88)、自變量機器人(2.44)和大疆(2.41)等企業也憑借旺盛的招聘需求躋身榜單,成為人才爭奪的重要力量。

隨著AI技術的不斷演進和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寬,越來越多的人渴望深耕AI技能,錘煉核心競爭力,以此實現職業的突破和進階。面對眾多的選擇,如何挑選靠譜的學習平臺?關鍵在于抓住核心:學習技術的最終目標是為就業賦能,因此平臺必須具備同步前沿的技術實力,能讓學員在真實項目中實戰成長,積累硬核的經驗,才能在求職與職場中脫穎而出。
人工智能的四大崗位分別為:智能體類(數字人/多模態交互)、大模型增強檢索(RAG)類、具身智能類(機器人/機器狗)、3D視覺類(人臉重建/驅動)。
八維職業學校人工智能專業針對企業需求,開設了NLP(自然語言處理)和CV(計算機視覺)兩大方向:
NLP方向培養的目標崗位為:自然語言處理工程師、語音識別工程師、AI大模型工程師等相關崗位;我們的實訓項目涵蓋了金融、醫療、教育、法律等垂直領域的熱點應用場景,體現了RAG、GraphRAG/LightRAG、知識圖譜、大模型、語音識別、語音合成、Agent等新熱技術的應用;
CV方向主要培養的目標崗位為:感知算法工程師、SLAM算法工程師、機器人算法工程師以及多模態大模型算法工程師等相關崗位;實訓項目涵蓋了具身智能、工業小樣本缺陷檢測、3D人臉重建與實時驅動、數字人生成、多模態、智能體開發等多個任務;滿足制造業、計算機軟件和互聯網等行業算法工程師崗位的培養要求。

八維職業學校龐大的實訓項目庫涵蓋制造業、醫療、教育、金融多個行業及管理系統,相關的重要技術和任務,通過參與這些任務,學生可以獲得寶貴的項目經驗,包括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編碼實現、測試和維護等各個環節,打造學生成為具備軟件設計、專業技術、工程優化、項目講解、前瞻創新五邊形能力的卓越工程師,持續不斷地實現優質就業。
八維職業學校產業研究院每周都會對學生周項目及工單開發情況進行項目答辯和驗收。在新、熱項目的加持下,有一名學生曾在6天內斬獲11個offer。八維職業學校真正做到了為學子的就業賦能,從課程體系到師資配置,從實訓打磨到就業護航,每一環都精準對接職場需求,助力學子輕松敲開名企的大門。


津公網安備12011302141430